首页 > 赛事动态
【动态】在火星种蔬菜、挖矿、为未来北斗导航画蓝图……这项比赛向浩瀚星空发起探索宣言

在火星“种植蔬菜”、编写程序操控“空间站及飞船”、设计探索未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拟“星球车”执行太空探测任务……7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在南京举行。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省398所学校共1000余名学生参加,参赛选手们在赛场上尽情展示自己想象力和创意能力,释放探索太空的热情与实力。

江苏青少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厚积薄发

培育青少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江苏一直走在前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说,中小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时刻,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重在崇尚科学。长期以来,江苏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把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将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贯穿于科技教育,激励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本次大赛设置航天创意设计、太空探测、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三个竞赛单元及载人航天主题专项赛。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宋永忠介绍,大赛通过培育青少年航天专业能力,为青少年打开了学习航天知识的新大门,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航天精神,同时也激发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你们现在是‘小小科学家’,长大后可能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对本届参赛选手的作品大为赞赏,他说,许多参赛选手的作品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从中感受到其对于航天科技工作的浓厚兴趣以及已经具备了继续成长为航天人才的潜质,航天科技是富国强军的科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更是代表未来的科技。

国之重器不仅代表未来,而且作用于日常生活。周岫彬以北斗导航和遥感卫星举例,这些重要的航天科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科技辅助。在比赛现场,不少选手建设了未来太空中“我的家园”,有火星家园、月球基地、太空城市等等。“航天科技代表未来,科技有无限的想象力,青少年培育浓厚的航天科技兴趣,选择航天科技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就是人类未来面向太空发展的希望。”

冯少东表示,江苏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行动指南,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加强协同创新,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等多元青少年科学活动,增强科学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参与公共科学组织建设的主动积极性。推进江苏科普资源普及和科普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基层科普工作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科教资源投入能力,多渠道、多形式为中小学提供高质量的科普工作。

“引导青少年发扬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理性求知的求知欲,在科学实证的实践中思考,保持好奇心、想象力,探索与培养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今天的赛场就是青少年创意思维深耕的土地,青少年们带着科学的种子在这里进行播种,我们共同期待无数青少年的航天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冯少东说。

赛事呈现创新度高、思维前瞻性强、技术过硬新亮点

记者在赛场中发现,不少参赛作品既有来自日常生活的灵感,也有对科学世界的大胆想象。科学竞赛与课堂所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卢新祁说,通过组织青少年进行科技竞赛,点燃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在校内课程学习中,要求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当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探究思维、科学实践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青少年要在各类社会场景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大赛裁判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康国华介绍,新、远、硬是本届大赛的新亮点。具体来说,“新”是指技术的创新度比较强,许多参赛选手体现了丰富的奇思妙想。“远”是指思维超出地球范围,不仅思考地球的未来,还已经将科学探索的脚步迈向的火星、木星等行星。“硬”是指参赛技术过硬,例如在赛场呈现了在火星“采矿”等硬科技。

在“星矿探测”场地赛现场,记者看到参赛选手在熟练操纵探测车进行模拟采矿。本年度星矿探测挑战赛设想了一个星球表面的探测采矿车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场景:2050年,中国的火星资源探测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火星上发现了重要的矿产资源。为了能够开采外星资源,中国计划使用长征N号重型运载火箭将无人探测采矿车送至火星,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在火星表面开采并收集矿产资源。火星上具备轮式车辆行驶的基本条件。在无人探测采矿车上配备了摄像头和机械臂,可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参赛队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和智能设备,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制定任务方案,分工协作,共同解决火星探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为进一步探测并获取太空资源做好了准备。康国华介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能够用远程操控的方式完成任务,可以通过无人智能车、机械臂代替人类进行工作。例如,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上的机械臂,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系统,它可以移动空间站中的实验舱,还可以辅助航天员出舱。技术的突破创新将不断为人类带来更广阔的未来。

在“星球车”场地赛现场,参赛选手正进行着火星“生命探索之旅”。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寻找到新的可居住行星是人类给予自己最好的退路。想要在其他星球上建立能让人类生活的基地,首先要对那颗星球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发掘。康国华介绍,星球车作为人类探索地外星球的航天器,在人类太空探索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人类探索火星和建设火星基地的需求,星球车挑战赛要求选手制作一个模拟在火星执行任务的星球车,并加装多种科学载荷,运用编程知识,赋予星球车探索功能,完成火星基地及周边的科研任务,综合考察参赛选手们的工程设计、创新思维、学科知识应用、智能硬件设计、程序设计、团队配合等能力。

“筑梦天宫”挑战赛参赛选手孟子琪告诉记者,在挑战赛比赛中,使用三维仿真软件,模拟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完成各项任务。“通过编写程序操控空间站及飞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空间站的舱体创伤检测与修补、太阳翼调整、燃料加载、飞船归舱等任务,激发对宇宙的探索和学习热情。”

向太空出发,向未来迈进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聚焦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在航天创意比赛现场,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仰望星空、飞天逐梦的种子。

在航天创意比赛赛区,参赛选手需要完成航天科技知识考察,并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进行现场展演答辩。记者看到,一些参赛队伍以载人航天方向为主题设计创意方案,包含未来空间站、太空城市、月球科研站、航天员食品、航天员训练器材、航天员娱乐设施、航天服、空间站用品等。

如果人类想要移民火星,要解决哪些问题?在火星上如何建造能够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基地,基地中有哪些组成部分?在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一些参赛选手以火星生存方向,围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设计。

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空间信息。这些时空信息就像水、电、互联网一样,是现代人类生活离不开的基础要素。基于北斗我们可以解决各种问题,提出创意应用场景,让人们在航天科技的服务下生活得更加美好。聚焦北斗卫星工程应用方向,参赛者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创意发明:北斗如何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北斗如何在某个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北斗如何在危急时刻守护人们的安全?北斗如何与其他科技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何设计,如何更好地协助人类创造科技生活?

拓展人类的生存边界,向太空进发是全人类的梦想。参赛选手们以生存经验为基础,思考如何在太空中创造出适宜的环境。参赛选手王怡婷告诉记者,她利用特殊的太空种植设施和实验设备,进行植物种植、育种和繁殖实验,探究太空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参赛选手们领悟到,浩瀚的宇宙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然而看似平静的太空却危机四伏。决定人类能否走出地球摇篮走向深空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能否在太空中建立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通过模拟人类在适合生存的星球上建立太空种植农场,预设相关的情境问题,帮助我了解太空知识,以及火星农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对探索太空奥秘有了更浓厚的兴趣。”王怡婷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文、视频

刘莉/图

编辑/张宣

上一篇:【通知】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山东省选拔赛补充通知

下一篇:【动态】近400所学校1000余名学生参加!这项航天创新大赛今天在宁开赛